文庄律师网

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犯罪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

第二讲 犯罪构成

第一节 定罪体系:两阶层的犯罪构成体系

一、两阶层体系的原理

二阶层体系

客观违法阶层

【事实判断】

行为主体、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因果关系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被害人承诺

主观责任阶层

【价值评价】

犯罪故意、犯罪过失

无罪过事件、事实认识错误

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1、客观违法阶层:行为主体、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客观要件的具备说明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但如果存在客观阻却事由,则可以排除行为的法益侵害性。

2、主观责任阶层: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或过失,则表明具有主观罪过性、非难可能性。但如果存在主观责任阻却事由,则可以排除非难可能性。

二、两阶层体系的顺序:客观主义

首先判断客观要件,核心是判断是否存在危害行为,危害行为必须对法益产生实害或者危险;否则属于日常生活行为,在客观阶层就没有违法性,此时不必进入主观责任阶层的分析。如:甲欲杀害乙,在荒郊野外,误以为树桩是乙,向树桩开枪,周围没人。

三、两阶层体系的运用:犯罪概念的阶层化

  1. 案例1:13岁男孩儿奸杀14岁女孩儿后,其17岁哥哥将其藏匿在家,哥哥构成窝藏罪【在客观违法阶层已经是“犯罪行为”——制造了法益侵害事实】
  2. 上下游犯罪

四、两阶层体系VS四要件体系

  1. 四要件体系无法妥当处理共犯问题;如13岁狗蛋强奸小芳,让20岁哥哥望风。
  2. 四要件属于相加思维,客观危害不够,用主观恶性弥补;在定罪上不妥

德日现状:三阶层体系: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不适合我国现状)

第二节 定罪方法: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法律规定)+小前提(案件事实)→结论(有罪无罪)

一)大前提

1、大前提的范围:认定有罪无罪的唯一根据是犯罪构成要件(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

  1. 正确认识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只是刑法总则对刑法谦抑性的概括强调,不能作为有罪无罪的判断标准)
  2. 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

2、大前提的种类(分则罪状由一个个构成要件要素组成)

记述的/规范的

记述的:描述事实,如“伪造或变造”

规范的:价值评价;如“淫秽”、“猥亵”

成文/不成文

成文:如“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

不成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第264盗窃罪、第266条诈骗罪的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

积极/消极

积极:正面的表明犯罪成立的要素,如“司法工作人员”

消极:反面的否定犯罪成立的要素

客观/主观

客观:如行为、结果、时间、地点

主观:故意、目的、动机

真正/表面(虚假)

真正的:能为行为的法益侵害性提供根据的要素(绝大多数)

虚假的:没有为行为的法益侵害性提供根据的要素(界限要素)

二)小前提

事实认定属于诉讼法和证据法的问题,刑法要处理的是确实无法查明的情形——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常结合交通肇事罪)

1、适用领域:该原则不是解释大前提的原则,而是解决悬疑事实的原则。

2、存疑的情形:有罪与无罪,认定为无罪;重罪和轻罪,认定为轻罪;重罪、轻罪或无罪,认定为无罪

三)正确推导

1、避免颠倒大小前提

例: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贷款诈骗罪只能用自然人构成)认定为单位的合同诈骗罪就犯了颠倒大小前提的错误;此时上下游犯罪中,合同诈骗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则对单位中实施了贷款诈骗的直接责任人员无法定洗钱罪,显然不合理。

2、符合性判断:小前提满足了大前提的要件(符合性不等于一致性

3、循环往复推导与想象竞合:想象竞合是循环使用三段论造成的现象,即一个行为(案件事实)同时符合两个罪名规定(大前提,法律规定);想象竞合具有明示功能,对一个行为侵害的法益事实不能遗漏评价;也不能重复评价,因此处罚上择一重罪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3168723415@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wzls.com/archives/24387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00-22:00

关注我们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