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高温,作业,防暑降温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8月26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当天白天,我国南方大范围区域及新疆吐鲁番盆地将持续遭遇35~39℃的高温天气,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部分局地最高气温可突破40℃,高温“炙烤”下,公众需加强防暑降温,相关部门需做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8月26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当天白天,我国南方大范围区域及新疆吐鲁番盆地将持续遭遇35~39℃的高温天气,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部分局地最高气温可突破40℃,高温“炙烤”下,公众需加强防暑降温,相关部门需做好高温应对保障工作。
此次高温天气覆盖范围广、影响区域集中,主要涉及南方多省份及西北局部地区。具体来看,南方的四川东部、重庆、河南南部、湖北大部、湖南、江西、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福建大部、广东北部、广西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白天最高气温将维持在35~39℃。其中,重庆中西部、湖北西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西部等地的局地高温强度尤为突出,最高气温可超过40℃,午后时段体感温度甚至可达45℃以上,热浪席卷下,户外环境如同“蒸笼”,极易引发中暑等热相关疾病。
从区域高温特征来看,重庆中西部、湖北西南部等地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高温呈现“湿热”叠加特点。这些区域空气相对湿度普遍在60%以上,高温高湿环境抑制人体汗液蒸发,即便静坐也易感到闷热难耐,长时间户外活动极可能诱发热射病。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等地连续多日受高温影响,土壤墒情持续下降,部分农田出现轻度干旱,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抑制,叶片出现卷曲、灌浆放缓等现象。
浙江中西部、江苏南部、上海等长江中下游区域,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午后地表温度可达50℃以上,柏油路面易出现软化,对交通出行和户外作业构成潜在风险。新疆吐鲁番盆地则延续典型“干热”气候,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小,高温持续时间长,白天强烈的日照使得户外如同“火炉”,对露天作业人员的身体耐受度是极大考验。
高温天气不仅影响公众健康,也对城市运行和农业生产带来多重挑战。城市层面,持续高温导致用电负荷急剧攀升,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使用率大幅提高,部分区域电网面临较大供电压力,电力部门需加强设备巡检与负荷调度,防止因高温高负荷引发线路故障。同时,高温下汽车尾气排放增加,空气中臭氧浓度可能升高,对空气质量和易感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方面,除了农作物受干旱影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也面临“烤验”。露天种植的蔬菜易出现萎蔫、日灼病害,设施农业大棚内温度可超过40℃,需加强通风降温管理,避免作物因高温受损。畜禽养殖领域,高温易导致畜禽出现热应激反应,食欲下降、生长放缓,部分养殖场需通过安装水帘、增加饮水供应等方式为畜禽降温。
针对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发布防御指南,明确各部门与公众的应对重点,全力降低高温不利影响:
1.有关部门和单位需按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电力、卫生健康等部门的联动,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与防暑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对防暑降温用品质量监管,确保风扇、空调、藿香正气水等产品安全合格;城管部门可在人流密集区域增设临时纳凉点,为户外工作者和市民提供避暑场所。
2.公众应尽量减少午后高温时段(10时至16时)的户外活动。确需外出时,需做好全面防护: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SPF30以上防晒霜,穿着透气、浅色、宽松的棉质衣物;随身携带足量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定时到阴凉处休息,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绿豆汤,避免饮用大量冰镇饮料引发肠胃不适。
3.社区、养老院、学校等机构需重点关注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针对性防暑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可定期走访高龄独居老人,检查家中空调、风扇等设备运行情况,提醒其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养老院、福利院需改善居住环境通风条件,合理调整作息,避免在高温时段组织户外活动;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家校群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防暑知识,提醒学生暑期避免午后长时间户外活动。
4.高温条件下作业及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人员,必须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用人单位要科学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午后2时至4时的高温时段,实行“做两头、歇中间”的弹性工作制,缩短连续作业时长。同时,需为作业人员提供通风良好的休息场所,配备绿豆汤、酸梅汤等防暑饮品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不适宜高温作业的人员,及时调整岗位。
5.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农户做好防暑抗旱与作物防护。组织农户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方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减少水分蒸发;对干旱农田及时补水,缓解作物旱情。指导果农、菜农为作物搭建遮阳网,减少烈日直射;养殖场需加强畜禽舍通风,增加清洁饮水供应,在饲料中添加防暑添加剂,降低热应激影响。
6.交通部门需加强道路安全管理,针对高温导致的路面软化、轮胎易爆等风险,通过道路巡检、电子屏提示等方式,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检查车况;物流运输企业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运输易燃易爆物品,保障运输安全。
此次高温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各地各部门需高度重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态度,切实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气象部门将持续监测高温变化,及时更新预警信息,为防暑降温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共同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