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中正,九品,科举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题目某大臣上书皇帝:“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 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该句最有可能描述的 是( )。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题目
某大臣上书皇帝:“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 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该句最有可能描述的 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可圈可点用户
2021-09-30 06:55
优质解答
答案
C
解析
“最号至公”中的“公”指公平,“糊名(糊住姓名)、誉录而考之(有专门的人誊抄)”指的是科举制。
唐朝的武则天最早发明“糊名法”,但在宋朝(重 文轻武)大规模实施、推广。
A 项错误,分封制:诸侯王分到各地做官。
B 项错误,察举制: 在自己的辖区考察后举荐。
D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选官,由中正官 选。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