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科《2136管理会计》2024秋期末试题与答案2024.01
12-09
12-09
2024年小学学校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学校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范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工商企业管理实报告怎么写 工商企业管理实务实训报告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雨天摄影技巧教程.精讲
12-09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科《2136管理会计》2024秋期末试题与答案2024.01
12-09
12-09
2024年小学学校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学校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范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工商企业管理实报告怎么写 工商企业管理实务实训报告
12-09
12-09
12-09
12-09
第一篇:雨天摄影技巧教程.精讲对室外拍摄来说,下雨天是对摄影者的一种考验。如果拥有摄影的心,在任何天气也能拍摄!走,拿起相机到雨景中拍摄人像,去收获与晴天拍摄截然不同的惊喜。拍摄器材的选择方面:雨天其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对室外拍摄来说,下雨天是对摄影者的一种考验。如果拥有摄影的心,在任何天气也能拍摄!走,拿起相机到雨景中拍摄人像,去收获与晴天拍摄截然不同的惊喜。
拍摄器材的选择方面:
雨天其实特别的麻烦,要注意防雨,所以通常摄影师都是穿着雨衣来拍摄。更加麻烦的是,数码相机最忌讳的是水,大多数都没有防水能力,所以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备上相机防水罩。要是万一雨水进入了相机,可别惊慌,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关闭电源,拿出电池待风干后再使用,或者马上拿到维修中心检查
曝光控制方面:
摄影曝光在任何场景中都是最大考验之一,雨天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曝光难度更不用说了。雨天景物反差小,如果照片曝光过度,会形成灰蒙蒙一片,这就需要采用减少曝光来改善反差的情况。一般雨景拍摄中,建议使用较大的光圈来获得足够的感光。此外,另外特别注意一提的是,相机的测光也应以被摄者脸部曝光准确为基准,同时要特别强调模特眼神光,朦胧雨中,出色的眼神可是一大亮点。
曝光控制方面:
摄影曝光在任何场景中都是最大考验之一,雨天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曝光难度更不用说了。雨天景物反差小,如果照片曝光过度,会形成灰蒙蒙一片,这就需要采用减少曝光来改善反差的情况。一般雨景拍摄中,建议使用较大的光圈来获得足够的感光。此外,另外特别注意一提的是,相机的测光也应以被摄者脸部曝光准确为基准,同时要特别强调模特眼神光,朦胧雨中,出色的眼神可是一大亮点。
背景选择方面:
拍摄背景选择方面,在灰蒙蒙的雨景中拍摄人像,如果依然是选择灰蒙蒙的天空作为背景,就显得有压迫感。所以要选择较深颜色的深林,古色古香的房子,百紫千红的花朵等做背景,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人物与背景间更有层次感。
前景选择方面:
雨天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可以有效的利用雨滴沙溅落的雨伞,树木,花朵作为前景,既能记录雨景的氛围,带来较好的景深层次感,又能带来虚实不同的视觉表现。
前景选择方面:
雨天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可以有效的利用雨滴沙溅落的雨伞,树木,花朵作为前景,既能记录雨景的氛围,带来较好的景深层次感,又能带来虚实不同的视觉表现。
如果你擅于捉拍,那么突然降临暴雨的时候路上行人的各种表情,就是你发挥的最佳时机。因为那时抓拍到的人物动作神态是最自然的。
此外,不要以为雨过天晴之后就可以撒手走人。雨停之后,潮湿的地面和各种静止的水滩可是一个特别的取景要素。它就如一块镜面一样反射周遭的景物,用来取景会捕捉到相当独特的画面效果。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少儿摄影教程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前昂贵的摄影器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生活用品了。但是家里的专业相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美好生活记录呢?我们相信通过学习,生活的点滴将会更加色彩斑斓,记忆更加丰富多彩......少儿摄影班课程内容
1、认识相机,理解光圈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光圈与景深关系及实践;
2、日光组合,ISO值,色温白平衡及实践;
3、示范构图要点及色彩拍摄;
4、外景用光(外拍实践);
5、内景用光及抓拍技巧(内容实践);
6、外拍或内拍,学员实际操作及摄影棚实拍等;
7、分类拍摄:人物摄影、动物摄影、什物花卉摄影等拍摄技巧及实践;
8、拍摄作品制作:学习电脑后期制作与处理照片,图片编辑等;
9、摄影采访实战:新闻拍摄,户外采风等;
10、结业典礼时评比学员自己拍摄的作品,设立奖项赠送学员。
少儿摄影课程安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学期
第一月主题:了解摄影
第一周:了解摄影——摄影概念、原理及功能,摄影史等; 第二周:照相机各类与结构的介绍; 第三周: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第四周:照相机的基本操作与保养;
第二月主题:摄影基础技能
第一周:摄影姿势,了解焦距,镜头、光圈、快门的使用方法; 第二周:掌握景深、曝光;
第三周:数码相机的基本设置,ISO感光度、白平衡的设置等; 第四周:基本摄影技术——调焦、取景;
第三月主题:摄影用光训练,强调色彩的训练 第一周:光的种类,各种光线的位置及用光技巧;
第二周:用光训练——各种测光方式及具体应用,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第三周:强调色彩的训练;
第四周:闪光灯的使用技巧,动感物体的摄影训练;
第四月主题:摄影构图
第一周:了解构图的概念,构图的基本要求等; 第二周:构图的各种方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周:其他构图元素(主体、环境、线条、背景); 第四周:摄影距离和高度,摄影构图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月主题:摄影技能实战训练
第一周:全景深,单体对焦,取景训练与分析; 第二周:用光训练与分析; 第三周:强调色彩的训练;
第四周:摄影构图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学生自由选择拍摄对象拍摄; 第二周:学生作品互评互析;
第二学期
第一月主题:人物摄影
第一周:人像摄影的基本器材,拍摄角度等; 第二周:人像摄影的构图技巧;
第三周:数码相机人像的技巧,注意事项等; 第四周:人像摄影的拍摄训练与分析;
第二月主题:风光摄影
第一周:风光摄影的基本器材,风光摄影的意义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二周:觉风光题材的拍摄构图; 第三周:数码相机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四周:自然风光与人文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三月主题:动物、植物摄影
第一周:动物摄影的器材,动物摄影的快门速度,基本拍摄技巧一多种表现形式;
第二周:动物摄影的拍摄训练; 第三周:植物花卉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四周:植物花卉摄影的拍摄训练;
第四月主题: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拍摄 第一周:黎明、黄昏的拍摄; 第二周:日出、日落的拍摄; 第三周:雨、雾、雪的拍摄; 第四周:夜景拍摄的技巧与训练;
第五月主题:实战训练
第一周:风光摄影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二周:动物摄影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三周:植物花卉摄影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第四周:夜景拍摄的实战训练与分析;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搜集学生拍摄的摄影作品资料; 第二周:举办一次小型的学生摄影作品展;
第三学期
第一月主题:新闻摄影
第一周:新闻摄影的意义,新闻摄影的特点; 第二周: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 第三周:抓拍技巧;
第四周:新闻摄影的拍摄训练与分析;
第二月主题:数码照片的基本处理
第一周:使用“文件浏览器”矫正倾斜照片; 第二周:裁剪照片,照片边框的制作; 第三周:背景及天空替换,修补局部瑕疵; 第四周:制作全景图,对模糊照片的锐化;
第三月主题:数码照片的色彩调整 第一周:修改图片的偏色;
第二周:修饰照片的饱和度,消除照片灰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周:局部修改; 第四周:效果调整;
第四月主题:数码照片的特效调整 第一周:制作反转片效果,刻画浅景深; 第二周:通过色彩体现作品主题; 第三周:用Action批量处理数码照片; 第四周:人像修饰技巧,液化功能;
第五月主题:制作电子影集
第一周:简单介绍几种制作电子相册的软件; 第二周:介绍制作电子影集的简单流程;
第三周:着重介绍Photoshop自动生成图像边框的制作;
第四周:介绍动作使用方法,白框、黑框、阴影白框动作的使用方法,背景阴影边框的使用方法;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学生自由搜集准备摄影素材; 第二周:学生自由练习制作一个电子影集;
第四学期
第一月主题:
一、玩具总动员;
二、聆听小小摄影家的心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周:在摄影室拍摄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掌握摄影用光技术; 第二周:学员自由分析作品,留住美好的童年;
第三周:学员后期处理自己前两周拍摄的作品,制作成册,评选出优秀作品;
第四周:聆听优秀学员的心得,感受美好的童年时光,感悟摄影带给他们的真谛;
第二月主题:
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二、用第三只眼看参观访问(科展或艺博展)
第一周:组织学员对日出时候景物的拍摄; 第二周:手工制作《美丽的日出》明信片;
第三周:新闻采访拍摄(科学馆、少年宫、博物馆等),熟练抓拍技巧;
第四周:采访拍摄后,后期处理照片并制作图片故事;
第三月主题:
一、探访植物园;
二、动物们的肖像 第一周:标本的采集,观察并拍摄形态各异的植物; 第二周:掌握微距拍摄植物花卉;
第三周:采访动物园,为动物们拍摄肖像照;
第四周:后期处理所拍摄的植物和动物照片,制作成册;
第四月主题:
一、广州人家;
二、20:01分的广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周:走访广州老街巷,采访拍摄广州的特色建筑与忙碌休闲的人们;
第二周:拍摄完成后,整理所拍摄的素材;
第三周:走入夜色中的“中大北门广场”感受夜广州的美丽,用相机记录下来;
第四周:利用前三周拍摄的素材制作一本《广州的一天》的画册;
第五月主题:今天我是小编辑
第一周:学员整理一个学期所拍摄的摄影作品,准备制作一期《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
第二周:所有学员参与一期《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的稿件组织; 第三周:所有学员参与一期《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的编辑、版面设计等;
第四周:继续完成《小小摄影家》电子海报的制作;
第五个半月主题:学期活动
第一周:完成《小小摄影家》电子小报的最后改版工作; 第二周:展示学生作品成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点测光:
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点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点测光是一种准确的测光方式,对新手来说不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准确的测光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如脸部、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
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测光方式是分割区域测光方式。将取景画面分割,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场景而取得最佳曝光值,佳能设计的63或35区域测光,不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评价测光是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适用拍摄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另外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差不多是二者的折中。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测光方式按测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两种方式(l)外测光:在外测光方式中,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是各自独立的。这种测光方式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镜头快门照相机中,它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不使用这种测光方式。(2)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行自动校正。目前几乎所有的单镜头反光相机都采用这种测光方式。相机自动测光的原理
相机自动测光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原理非常简单,相机自动架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过这个比例进行测光随后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光圈和快门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光圈值越大,则快门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门值则越大。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如果取景画面中白色调居多,那么反射光线将超过18%,如果是全白场景,可以反射大约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场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几。标准灰卡是一张8×10英寸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在被摄主体同一测光源,所得到的测光区域整体反光率就是标准的8%,随后只需要按照相机给出的光圈快门值去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是曝光准确的。如果整个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射率大约 18%,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背景以白色调为主,这时如果之按照相机自动测光测定的光圈快门值来拍摄的话,拍摄得到的照片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来会显得发灰,如果是一张白纸的话拍摄出来的就会变成一张黑纸了。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相机的EV曝光补偿值,具体补偿的EV值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析了,此时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会过曝,黑色的背景也会变成灰色。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EV曝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加黑减”的原理。
如果相机支持手动设置曝光补偿,则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解决,如果相机不支持这个功能,那么可以设置在相机的手动档,记录下相机用自动档第一次测光得到的光圈快门数值,随后切换到M档,通过适当增减快门速度来实现曝光补偿的目的。
什么是TTL测光?
在许多相机的规格表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常见的名词“TTL测光”,这个“TTL测光”究竟是什么含义呢?“TTL测光”的英文全文是Through The Lens,意思是通过镜头,用在测光这里就是表示这是一种通过相机镜头测量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
“TTL测光”技术起源于1964年,当时人们外出拍摄时都需要携带一块测光表,先测光之后再设定相机的光圈值以及快门值,随后进行拍摄,整个过程比较烦琐。而“TTL测光”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拍摄时,摄影师半按快门,相机启动TTL测光功能,入射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以及反光板折射,进入机身内置的测光感应器,这块测光感应器和CCD或者COMS的工作原理类似,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传递给相机的处理器运算,得到一个合适的光圈值和快门值。用户完全按下快门,相机按照处理器给出的光圈值和快门值自动拍摄。“TTL测光”最大的优势就是,“TTL测光”得到的通光量就是标准底片的曝光参数,如果相机前面加装了滤镜,“TTL测光”得出的测光数值和不加滤镜时是不同的,用户此时不需要根据相机加装的滤镜重新调节曝光补偿,只需要直接按下快门拍照即可。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相机测光模式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的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胶片相机以及EOS 20D数码单反相机中都设计了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有时范围也有些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 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四、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
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饨蟹治鲇胝希庵植夤夥绞皆谀持忠庖迳侠此荡俳巳远嗷姆⒄埂D壳靶鲁龅哪峥迪嗷蠖嗖捎昧?56区域测光功能,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上面介绍了测光的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测光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在实际拍摄中带来帮助,不过实际拍摄中受到物体色彩、各种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会影响到相机的测光精度。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正补偿还是负补偿,这些都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经验来判断。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Av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EV 即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 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注:
佳能说明书上的光圈是指F数值,光圈越大,景深越大。
一般人们所说的光圈是指光圈孔径,和F数值成反比,光圈(孔径)越大,景深越小。Av--光圈优先自动曝光。Tv--快门优先自动曝光 AE-自动曝光
AF-自动对焦
AF-S--和SAF应该一样,是单次自动对焦。相对的是连续自动对焦。
MAF-监控AF,这个模式可以缩短对焦所需的时间。相机在快门按钮按下一半之前就会调整焦点,让您以调整好的焦点进行构图。将快门按钮按下一半,而且af 锁定完成时,焦点会被锁定。
EV-曝光值,通常在进行曝光补偿时会用到这个术语。
ISO-感光度,感光度每差一档,相当于光圈或者快门相应的一档曝光值。
关于数码相机几种测光模式详解
相机测光模式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测光(或称:局部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的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胶片相机以及EOS 20D数码单反相机中都设计了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三、点测光(SPOT)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有时范围也有些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四、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
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分析而得,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上面介绍了测光的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测光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在实际拍摄中带来帮助,不过实际拍摄中受到物体色彩、各种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会影响到相机的测光精度。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正补偿还是负补偿,这些都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经验来判断。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摄影师需要烂熟于心的12条法则
1、阳光16法则。即在拍摄处于明媚均匀的阳光下的主体时,快门定为感光度倒数,光圈为F16为宜。以此为基准,可以估算出,在海滩用F22光圈,有云的晴天用F11等。
2、月光11,8,和5.6法则。摄影月亮的曝光组合有多种。但最为人乐于使用的是11、8和
5.6组合。当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满月用F11光圈,半月和3/4月分别用F8和F5.6.3、相机抖动法则。安全的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使用50毫米的镜头时,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为宜(当然,防抖头不算)。如果低于此速度,请使用闪光灯,脚架,或为相机找其他支持物。
4、18%灰测光。用18%中灰板测光会带来最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灰板,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读数,然后加一档曝光拍摄。(不同的肤色对结果的差别几乎连一档都达不到。)
5、景深法则。对焦点取在整个景深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因为焦点后的景深是焦点前的二倍。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数码照片最佳的扩印尺寸应该不超过长与宽的像素数之和除以200。如果需要影展素质的照片,请除以250。
7、曝光法则。经典的建议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这一建议适用于反转和数码相机。而对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在使用没有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对主体测光,机身选光圈整档,闪光灯设同样光圈。这种设置下,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距离乘2,感光度乘4。比如,你的闪光灯在感光度100时的有效距离为20英尺。如果你需要闪光距离达到40英尺,则需要使用感光度400的胶卷。
10、像素翻番法则。要使数码相机分辨率增倍,像素数要翻两番。
11、动态捕捉法则:这是一个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如果物体沿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抓下来,那么它垂直于镜头轴线的运动(从取景框的一边到另外一边的运动)能用比(1/125)高2档的快门(1/500)捕抓下来,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成45度运动的话,只需要提高一档快门(1/250)就能捕抓下来。
12、日落测光法则。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取景器中不要取到太阳。如果想让照片上的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在曝光补偿中减1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