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军舰,中国,甲午战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2号文库 ]

    2号文库 时间:2025-05-20 02:45:29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可圈可点用户

    2021-05-27 13:07

    优质解答

    答案

    (1)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解析

    (1)根据材料“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刺激列强侵略野心、引发瓜分中国狂潮等方面来阐述即可。

    (2)首先从材料“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归纳出观点;然后联系所学从政治和军事方面寻找史实来论证,可得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敌人。

    扩展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缺乏预见: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2.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

    3.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4.党派争斗:清朝后期,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为了限制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权利,清流派奏请光绪帝,调来了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东巡抚。李秉衡,辽宁人,和翁同龢是挚友,亦属于清流言官,甲午战争时期,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