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今日多区域遇大到暴雨 华西需防次生灾害 江南华南高温持续后将有波动
12-09
甘肃考生400分左右理科能上什么大学?附2024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12-09
12-09
12-09
今年第15号台风 “琵琶” 向日本九州岛南部靠近 东海东北部海域将遇6-8级风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高温,防暑降温,作业
12-09
今日多区域遇大到暴雨 华西需防次生灾害 江南华南高温持续后将有波动
12-09
甘肃考生400分左右理科能上什么大学?附2024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名单
12-09
12-09
12-09
今年第15号台风 “琵琶” 向日本九州岛南部靠近 东海东北部海域将遇6-8级风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8月27日白天,我国南方大部及新疆部分区域将持续遭遇高温天气,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地均被高温覆盖,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37℃,重庆、湖南东部等局地可达40℃,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公众健康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8月27日白天,我国南方大部及新疆部分区域将持续遭遇高温天气,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地均被高温覆盖,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37℃,重庆、湖南东部等局地可达40℃,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公众健康与生产生活秩序。
从高温覆盖范围来看,8月27日白天的高温天气呈现“南广北狭”的特点。南方地区中,河南中南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上海大部、湖北中东部、湖南大部、江西全省、浙江中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中西部和东北部、广西东部、广东中西部等地,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西北地区的新疆沿天山一带东部,同样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出现35℃以上高温,昼夜温差较小,白天酷热感明显。
在高温强度上,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中东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区域,最高气温将突破37℃,进入“酷热”区间;重庆、湖南东部、江西全省、浙江西北部等地的局地高温强度更为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午后时段地面温度甚至可能超过50℃,体感温度接近45℃,人体舒适度极差,极易引发中暑。
从区域高温特征分析,重庆、四川盆地中东部等地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高温呈现“湿热”特征。这些区域空气湿度普遍在60%以上,午后相对湿度甚至超过70%,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汗液难以蒸发散热,如同处于“蒸桑拿”状态,即使静坐也易感到闷热难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需格外注意。
湖南东部、江西、浙江西北部等地连续多日被高温笼罩,土壤墒情持续下降,部分农田出现轻度干旱,对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持续高温导致居民用电需求大幅攀升,空调、风扇等制冷设备使用率居高不下,部分区域电网面临较大供电压力,需警惕局部地区因用电负荷过高出现临时停电。
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等地处于江淮流域,当前正值夏末秋初,高温与午后短时雷阵雨交替出现,但雷阵雨降温效果有限,雨后湿度增加,反而加剧闷热感。上海、湖北中东部等城市及周边区域,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出2-3℃,交通枢纽、商业密集区等人员密集场所,高温风险更高。
新疆沿天山一带东部属于典型的“干热”高温,空气干燥,昼夜温差相对南方较大,但白天太阳辐射强烈,紫外线指数高,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易造成皮肤灼伤,户外作业人员需加强防晒防护。
高温天气对公众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持续高温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发脱水、中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热射病,危及生命。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身体调节能力较弱,是高温灾害的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医院急诊科预计将迎来中暑患者就诊高峰,医疗卫生部门需提前调配医疗资源,加强对热射病等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城市运行方面,高温天气下,路面沥青易软化,轮胎与地面摩擦力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率可能上升;户外广告牌、空调外机等设施在高温暴晒下,结构稳定性下降,存在坠落风险;部分老旧小区供电线路可能因高温出现老化短路,需加强安全巡查。
农业生产领域,河南、安徽、湖南等粮食主产区的秋粮作物正处于生长关键期,持续高温缺水会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灌浆进程,导致产量下降。农户需及时开展灌溉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方式,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灌溉,减少水分蒸发损失。蔬菜、水果种植户要做好遮阳覆盖,防止作物因高温强光出现萎蔫、日灼,保障农产品品质。
针对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相关部门需严格按照防御指南要求,全面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应急管理部门需联合气象、卫生健康、电力等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和防暑降温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风扇、空调、防暑药品等物资的质量监管和价格监测,严厉打击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2.公众应尽量减少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尤其是10时至16时,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气温最高。确需外出时,需做好全面防晒措施,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穿着透气、浅色、宽松的棉质衣物。随身携带足量饮用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用冰镇饮料刺激肠胃。
3.社区、养老院、学校等机构要重点关注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针对性的防暑降温指导和帮助。社区可开放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场所作为避暑纳凉点,配备空调、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养老院要定期检查老人居住环境的通风和降温设备,合理调整膳食,增加清热解暑食物的供应;学校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避免在高温时段组织户外体育课或集体活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4.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用人单位要科学调整作业时间,推行“做两头、歇中间”的弹性工作制,避开12时至15时的高温时段,缩短连续作业时长。为作业人员提供通风良好的休息场所,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定时供应绿豆汤、酸梅汤等防暑饮品和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药品。定期组织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不适宜高温作业的人员,及时调整工作岗位,杜绝高温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
5.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巡查,高温干旱天气下,草木干燥易燃,需严格管控野外火源,防止森林火灾发生。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水资源,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同时,做好水库蓄水管理,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
气象部门将持续监测高温天气变化,及时更新预警信息,为防暑降温工作提供专业气象支持。各地各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将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降低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社会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