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高温,天气,江南

    今日多区域遇大到暴雨 华西需防次生灾害 江南华南高温持续后将有波动[ 5号文库 ]

    5号文库 时间:2025-09-05 12:45:11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今日我国天气呈现“南北降水与高温并存”的格局,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四川等多地将遭遇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与此同时,江南、华南及重庆等地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虽未来几天将出现短暂波动,但后期高温可能再度回归。专家提醒,华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今日我国天气呈现“南北降水与高温并存”的格局,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四川等多地将遭遇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与此同时,江南、华南及重庆等地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虽未来几天将出现短暂波动,但后期高温可能再度回归。专家提醒,华西地区需重点防范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江南华南公众则需持续做好防暑降温,应对长时间高温影响。

      今日,我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区域将迎来明显降雨过程,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中北部、贵州西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东南部、山东南部等地成为降雨核心区域,这些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其中,陕西南部、四川盆地北部等地的部分区域降雨强度尤为突出,累计降雨量可达100~150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大暴雨天气易导致土壤墒情迅速饱和,引发城市内涝、农田积水等问题,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山地地形为主,持续强降雨可能诱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当地政府需提前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在山区道路设置警示标识,对居住在危险地段的居民制定转移预案;四川盆地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当前正值秋粮作物成熟关键期,农田积水可能导致作物倒伏、霉变,农户需提前疏通田间排水沟渠,在降雨间隙抓紧抢收已成熟作物,减少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降雨区域中的部分地区还将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可能出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会进一步加剧城市内涝风险,如湖北中西部的襄阳、宜昌等城市,部分老城区排水系统承压能力较弱,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地下车库被淹、下穿式立交桥积水断行,市政部门需提前清理排水管道杂物,在易积水点布置抽排水设备;雷暴大风则可能吹倒树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对电力通信线路造成破坏,山东南部的临沂、枣庄等城市需提前对户外设施进行加固,暂停高空作业,确保人员安全;贵州西北部部分区域为喀斯特地貌,岩石裸露,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短时大风可能导致落石,威胁公路交通安全,交通部门需加强道路巡查,及时清理倒伏树木与落石。

      在降雨影响我国多地的同时,南方部分区域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昨日,江汉东部、江南及重庆、广西东部、广东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已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范围广、强度大,给公众日常生活与健康带来诸多挑战。从未来高温趋势来看,截至9月8日,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及重庆仍将维持多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37℃,午后时段体感闷热难耐,户外作业人员需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防止中暑;各地医院需加强对中暑、热射病患者的诊疗准备,保障医疗资源充足。

      9月9日至11日,受弱冷空气与云量增多影响,江南、华南北部及重庆的高温范围将有所缩小,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出现间断,最高气温可能降至32~34℃,闷热感有所缓解。这一短暂的“降温窗口期”将为公众提供喘息机会,也有利于缓解前期高温导致的用电负荷压力,电力部门可趁机开展电网设备巡检与维护工作;农业领域,短暂降温可减少作物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水分流失,农户需抓住时机为农田补水,改善土壤墒情。

      然而,高温天气并未完全结束,预计9月12日起,随着冷空气影响减弱,副热带高压再度西伸北抬,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又将出现36℃左右的高温天气,高温天气可能再度持续。这意味着南方部分区域的高温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间隔期短”的特点,公众需做好长期防暑准备,避免因短暂降温放松警惕。

      针对当前复杂天气形势,专家给出明确防御提醒。

      1.未来几天,华西地区(陕西南部、四川盆地、贵州西北部等地)多降雨天气,局地累计雨量大,公众需警惕持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尽量避免前往山区、河谷、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若在户外遭遇险情,需立即向高处转移,并及时联系救援部门;

      2.同时,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预警信息,遇雷暴大风天气时,远离大树、电线杆、广告牌等高大物体,避免在户外停留。

      3.江南、华南及重庆等地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公众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日常生活中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用过多含糖饮料;

      4.外出时做好防晒,穿戴防晒衣帽、涂抹防晒霜,减少在烈日下暴晒时间;

      5.老弱病残等体质较弱人群需减少外出,室内保持通风,必要时开启空调降温,防止高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中暑等健康问题。

      6.此外,相关部门需持续关注电力供应情况,优化电力调度,保障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用电稳定,同时做好防暑降温物资储备,确保高温天气下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气象部门表示,将持续监测降雨与高温天气的发展动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APP等渠道实时更新预报预警信息,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预警提示及时调整出行计划与防护措施,共同应对复杂天气带来的挑战,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