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员纳税档案如何管理的(外籍人士税务问题)

导读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外籍人员纳税档案如何管理的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外籍人员纳税档案如何管理的的知识,包括外籍人士税务问题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外籍人员纳税档案如何管理的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外籍人员纳税档案如何管理的的知识,包括外籍人士税务问题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外籍人员纳税档案如何管理的(外籍人士税务问题)

一、什么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手段和发展方向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主要包括:

2、1.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的档案;

3、2.辞职辞退、取消录(聘)用或被开除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

4、3.与企事业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人员的档案;

5、4.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档案;

6、5.自费出国留学及其他因私出国(境)人员的档案;

7、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档案;

8、7.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

9、8.其他实行社会管理人员的档案。

10、按照相关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社部门授权的单位进行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二、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管理办法2019

1、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2、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以下简称涉密印制),是指以印刷、复制等方式制作国家秘密载体的行为。

3、涉密印制资质是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的法定资格。

4、第三条涉密印制资质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5、第四条从事涉密印制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取得涉密印制资质。

6、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应当选择具有涉密印制资质的单位(以下简称资质单位)承接涉密印制业务。

7、第五条涉密印制资质管理应当遵循依法管理、安全保密、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

8、第六条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涉密印制资质管理工作,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涉密印制资质管理工作。

9、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审查工作,或者组织机构协助开展工作。

10、第七条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承担保密资质管理日常工作。

11、第八条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保密资质审查专家库,组织开展入库审查、培训考核等工作。

12、第九条实施涉密印制资质许可不收取任何费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13、第十条涉密印制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

14、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涉密印制业务;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机密级、秘密级涉密印制业务。

15、第十一条涉密印制资质包括涉密文件资料、国家统一考试试卷、涉密防伪票据证书、涉密光电磁介质、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以及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其他涉密印制业务。

16、资质单位应当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业务种类范围内承接涉密印制业务。

17、第十二条申请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8、(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从事印制业务三年以上,甲级资质申请单位还应当具备相应乙级资质三年以上;

19、(二)无犯罪记录且近三年内未被吊销保密资质(资格),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未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20、(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董(监)事会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涉密印制业务人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或者长期居留许可,与境外人员无婚姻关系,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1、(四)具有从事涉密印制业务的专业能力;

22、(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23、第十三条申请单位应当具备以下保密条件:

24、(一)有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保密工作;

25、(三)从事涉密印制业务的人员经过保密教育培训,具备必要的保密知识和技能;

26、(四)用于涉密印制业务的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

27、(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保密条件。

28、第十四条申请涉密文件资料、涉密光电磁介质、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资质的单位不得有外国投资者投资。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申请资质以及资质有效期内的,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29、(一)参与挂牌交易的股份比例不高于总股本的30%;

30、(二)实际控制人在申请期间及资质有效期内保持控制地位不变。

31、第十五条申请国家统一考试试卷、涉密防伪票据证书资质的单位不得由外国投资者控股。

32、第十六条申请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外国投资者不得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信息。

33、第十七条申请单位申请不同等级和业务种类的涉密印制资质,应当符合涉密印制资质具体条件的要求。

34、第十八条申请甲级资质的,应当向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乙级资质的,应当向注册地的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35、(一)《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

36、(二)企业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7、(四)从事印刷、复制等经营活动的许可证明;

38、(五)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董(监)事会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从事涉密印制业务的其他人员情况;

39、(八)生产经营和办公场所的产权证书或者租赁合同;

40、(九)近三年印制业务合同清单;

41、(十)涉密印制业务设备、场所和保密设施、设备情况;

42、(十一)基本管理制度、保密制度以及保密体系运行情况。

43、申请书及相关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申请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4、第十九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在五日内完成审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并发出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单位十五日内补正材料;逾期未告知申请单位补正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单位十五日内不予补正的,视为放弃本次行政许可申请。

45、第二十条资质审查分为书面审查、现场审查。确有需要的,可以组织专家开展评审。

46、第二十一条对作出受理决定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

47、第二十二条对书面审查合格的单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并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指派一名以上审查专家,依据涉密印制资质审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对保密制度、保密工作机构、保密监督管理、涉密人员管理、保密技术防护以及从事涉密印制业务的专业能力等情况进行现场审查。

48、涉密印制资质审查细则和评分标准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49、第二十三条现场审查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50、(一)提前五日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书面通知申请单位现场审查时间;

51、(二)听取申请单位情况汇报和对有关事项的说明;

52、(四)与主要负责人、保密工作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

53、(五)组织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测试;

54、(六)对涉密场所、涉密设备等进行实地查看;

55、(七)汇总现场审查情况,形成现场审查报告;

56、(八)通报审查情况,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审查报告上签字确认。

57、第二十四条申请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审查:

58、(一)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59、(二)采取贿赂、请托等不正当手段,影响审查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的;

60、(三)无正当理由拒绝按通知时间接受现场审查的;

61、(四)现场审查中发现不符合评分标准基本项的;

62、(五)其他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

63、第二十五条申请单位书面审查、现场审查合格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准予行政许可。

64、申请单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单位相关权利。

65、(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予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66、第二十六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对申请单位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67、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专家评审、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行政许可期限。

68、第二十七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69、第二十八条《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样式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70、第二十九条《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从事涉密印制业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延续申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开展审查,申请单位未按规定期限提出延续申请的,视为重新申请。

71、有效期届满且未准予延续前,不得签订新的涉密印制业务合同。对于已经签订合同但未完成的涉密业务,在确保安全保密的条件下可以继续完成。

72、第三十条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许可的乙级资质单位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73、准予行政许可和注销、吊销、撤销以及暂停资质的决定,由作出决定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发布。

74、第三十一条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下一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协助开展审查工作的专门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资质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75、第三十二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开展“双随机”抽查、飞行检查等形式的保密检查,对资质单位从事涉密印制业务和保密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76、第三十三条机关、单位委托资质单位印制国家秘密载体,应当查验其《资质证书》,出具委托证明,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督促落实保密措施。

77、资质单位应当查验、收取委托方的委托证明,并进行登记。没有委托证明的,资质单位不得承接。

78、第三十四条资质单位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涉密印制业务的,合作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涉密印制资质且取得委托方书面同意。

79、资质单位不得将涉密印制业务分包或者转包给无相应涉密资质的单位。

80、第三十五条乙级资质单位拟在注册地的省级行政区域外承接涉密印制业务的,应当向业务所在地的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接受保密监督管理。

81、第三十六条资质单位实行年度自检制度,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自检报告。

82、第三十七条资质单位下列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前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83、(二)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84、(四)用于涉密印制业务的场所。

85、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资质单位变更事项进行书面审查。通过审查的,资质单位应当按照审定事项实施变更,并在变更完成后十日内提交情况报告。

86、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应当按照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进行安全审查。

87、资质单位发生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单位性质或者隶属关系、用于涉密印制业务的场所等事项变更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现场审查。

88、第三十八条资质单位下列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十日内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书面报告:

89、(四)法定代表人、董(监)事会人员或者高级管理人员。

90、资质单位变更完成需换发《资质证书》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重新颁发。

91、第三十九条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现场审查、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申请单位或者资质单位存在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线索,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泄密案件管辖权限,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由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对有关设施、设备、载体等采取登记保存措施,依法开展调查工作。

92、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结束后,认定申请单位或者资质单位存在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事实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作出处理,并将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受理申请或者准予行政许可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93、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94、(一)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95、(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96、(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97、(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单位准予行政许可的;

98、(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三、企业海外专利管理办法

1、企业海外专利管理包括专利申请、维护、诉讼等,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2、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专利申请策略;建立专利管理团队,负责专利的维护和监控;及时跟进专利审批流程,保障专利权益;对侵权行为进行及时诉讼,保护企业利益。

3、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与海外专利局、律师事务所等合作,提高专利管理水平。

四、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

1、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本法。

2、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3、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

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5、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6、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7、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8、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

9、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10、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1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12、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图书资料同时是档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档案馆与上述单位应当在档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协作。

13、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14、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15、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16、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前款所列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严禁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向国家捐赠档案的,档案馆应当予以奖励。

17、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产转让时,转让有关档案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18、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禁止私自携运出境。

五、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应由什么机构管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主管部门为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跨地区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